城市群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依靠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人才队伍提供持续动能,所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努力把科教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是其中的重要环节。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队伍不仅需要高端科研人才,应用型、高技能的职业人才也为产业发展所急需,是经济空间格局优化的主要参与者之一。粤港澳大湾区要充分调动区域内资源及优势,通过培养技能型人才,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进而支撑和建设粤港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为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香港需要打造国际职业教育发展基地。粤港澳三地在职业教育上各有优势,港澳地区教育独具国际化特色及融合文化的根基,内地教育则使学生掌握较强的理论基础,三地职业教育的合作将加快更高质量的人才生态建设。香港在教育科创、国际化、金融行业发展等方面独具优势,因此本港需要充分释放职业教育优势,让粤港澳三地打通职业教育融合贯通,汇聚整合,加快高质量人才生态建设,深化大湾区技能人才队伍的培育,解决企业人才输送问题,提升香港作为国际创科中心的实力与能力。
三地应深化“产教研创”协同育人,促进专业结构优化,推动大湾区教育与产业共生发展,职业教育改革由“教育”转向“产教”,主动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更高质量就业需求。对于社会认可度不高的专业,要及时进行专业优化,而对于发展势头足、人才需求大的新兴科技和数字文创产业,则需进行快速及时的响应,促进专业结构升级。港澳及内地职业教育学院、企业等应进行跨境合作,优化供给结构,增强区域产业发展契合度,切实打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企业需求、产业创新科研、创业孵化之间的壁垒,深化“产教”融合,加深“产教研创”共生发展,吸纳港澳青年在粤创业,推动创新创业人才互动、科创资源共享、科创高地建设。
大湾区应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一带一路”平台建设。国际化是大湾区的独特优势,因此在构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基地过程中,应搭建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加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等平台建设,通过开展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合作办学、交流培训等方式,借助艺术、厨艺、语言、技能等工程,同时支持学校和企业“走出去”等多种形式,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基地,将可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建设世界一流湾区注入源源不断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作者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