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会长姚志胜博士日前接受中评社专访,就“一国两制”在港实践成效、香港为“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提供的经验、台湾“九合一”选举对两岸关系影响以及港台关系发展等问题发表了观点及看法。姚志胜认为,香港回归祖国20多年,“一国两制”实践已经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尽管西方有人对香港回归后出现的一些情况和现象有所批评,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香港在法治、人权、自由、开放、包容、廉洁、行政效率、营商环境、国际联系、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等方面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会长姚志胜(中评社资料图)
姚志胜指出,“一国两制”方针率先在香港实行,显示了香港在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方面的独特作用,香港的“一国两制”实践自然要为台湾实行“一国两制”积累经验、提供借鉴。我们要理直气壮讲好香港“一国两制”的成功故事,针对台湾同胞的担心、期待和关注,讲清楚事实和道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台湾情况与香港有不同,需要恰如其分讲好香港经验与“两制台湾方案”之间的关系。
姚志胜强调,当前的两岸关系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蔡英文当局拒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两岸关系陷入僵局;另一方面,台湾举行“九合一”选举后国民党大胜,台湾内部出现地方承认“九二共识”包围中央的态势,折射了台湾民众对于两岸和平发展的期待,两岸关系出现了新的发展机遇。必须指出的是,蔡英文当局的倒行逆施改变不了两岸继续融合的基本态势,更改变不了祖国和平统一大势。无论台湾蔡英文当局如何对抗,也不管将来台湾由谁执政,大陆都会积极接触台湾各界,商议“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推进和平统一进程。
专访全文如下:
中评社:“一国两制”这一伟大创举在港实践已有20多年时间,您如何评价“一国两制”在港实践的成效?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姚志胜:香港回归祖国20多年,“一国两制”实践已经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香港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民众的生活方式不变,男女平均寿命更双双跃居世界第一;香港保持和提升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本地生产总值(GDP)从1997年的1.37万亿港元,增至2017年的2.66万亿港元,增长近1倍,港人人均GDP达4.62万美元,较1997年增长近七成,香港连续多年被众多国际机构评选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香港同胞当家作主,自行管理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内事务,香港居民享有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尽管西方有人对香港回归后出现的一些情况和现象有所批评,但总的来说他们也不得不承认,香港在法治、人权、自由、开放、包容、廉洁、行政效率、营商环境、国际联系、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等方面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中评社: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您认为香港在这部分能够为台湾提供哪些经验?“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中遇到过怎样的问题与挑战?对“一国两制”在台的实践有何启示?
姚志胜: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两方面的分析和看法:首先,我们要理直气壮讲好香港“一国两制”的成功故事,针对台湾同胞的担心、期待和关注,讲清楚事实和道理。
“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这项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确定的国家大政方针率先在香港实行,显示了香港在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方面的独特作用。香港的“一国两制”实践自然要为台湾实行“一国两制”积累经验、提供借鉴。“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证明“一国两制”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应该理直气壮讲好香港“一国两制”的成功故事,至少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对台湾同胞会有很大的启示,应该大书特书:
第一,针对一些台湾同胞担心统一后,台湾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会被改变,我们应该大讲这样一个事实:香港回归后,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民众的生活方式不变,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和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变。这可以让台湾同胞通过香港的事实,具体理解习总书记所讲:“在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统一后,台湾同胞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将得到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私人财产、宗教信仰、合法权益将得到充分保障。”
第二,针对台湾民众对于两岸和平关系发展带动岛内经济民生的期待,我们应该大讲这样一个事实:香港回归后,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全球发达经济体中发展速度一直都在前列。这可以让台湾同胞通过香港的事实,具体理解习总书记所讲:中国人要帮中国人,和平统一之后,有强大祖国做依靠,台湾同胞的民生福祉会更好,发展空间会更大。
第三,针对台湾同胞对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的关注,我们应该大讲这样一个事实: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香港回归后广泛参与对外事务,香港以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或其他适当身份参与的以国家为单位参加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有41个,参与的不限主权国家参加的政府间国际组织37个,陈冯富珍还担任了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这可以让台湾同胞通过香港的事实,具体理解习总书记所讲:和平统一之后,台湾同胞在国际上腰杆会更硬、底气会更足,更加安全、更有尊严。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台湾情况与香港有不同,需要恰如其分讲好香港经验与“两制台湾方案”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一国两制”是一个原则方针,其具体的模式可以有多种,可以有香港模式,也可以有台湾模式。正因为如此,习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提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并强调:“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会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会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和感情。习总书记的这“三个充分”是郑重承诺,我们必须全面理解并大力宣传阐释,争取更多台湾民众的理解和认同。
根据习总书记“三个充分”的要求,我们可以说香港的“一国两制”实践为“‘两制’台湾方案”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但不要将“一国两制”实践的香港模式与“‘两制’台湾方案”等同。
中评社:去年底台湾“九合一”选举过后,蓝营拿下十五县市执政权,台湾内部出现地方承认“九二共识”包围中央的态势,您认为这对于蔡政府会造成怎样的压力?对两岸关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姚志胜:当前的两岸关系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蔡英文当局拒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两年来两岸关系陷入僵局;另一方面,台湾举行“九合一”选举,国民党大胜,台湾内部出现地方承认“九二共识”包围中央的态势,折射了台湾民众对于两岸和平发展的期待,两岸关系出现了新的发展机遇。
对于习总书记的讲话,蔡英文采取全盘否定、全盘拒绝、全盘对抗的态度。其实,这种态度恰恰显示民进党执政当局束手无策的困境。事实上,民进党上台两年多,拒不承认“九二共识”,破坏了两岸合作推动和平发展的局面,引起越来越多台湾民众的不满。台湾举行“九合一”选举,民进党大败,就是台湾民众对蔡英文当局的惩罚。
必须指出的是,蔡英文当局的倒行逆施改变不了两岸继续融合的基本态势,更改变不了祖国和平统一大势。从根本上说,决定两岸关系前途的是大陆自身的发展强大。习总书记讲得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大陆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40年,台湾同胞是见证者、参与者、受惠者。改革开放为台湾带来很多发展机遇,使众多台湾同胞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两岸经济交流深刻地影响着两岸关系的发展,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只要我们保持定力,坚定信心,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就能够把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主导和引领两岸关系的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对此,我充满信心。
无论台湾蔡英文当局如何对抗,也不管将来台湾由谁执政,大陆都会积极接触台湾各界,商议“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推进和平统一。
中评社:港台关系一直是两岸关系中重要组成部分,您观察目前港台关系发展态势如何?未来还有哪些领域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姚志胜:香港如何在祖国和平统一的新阶段作出新贡献,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我有三点建议:
第一,以香港为平台带动“‘两制’台湾方案”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性安排的相关讨论。“‘两制’台湾方案”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性安排的讨论需要有效推进。但就台湾目前的政治现实来看,岛内有关的讨论面对很大的困难:一方面,现在仍然是民进党执政,蔡英文当局全力对抗,极力压制有关讨论;另一方面,台湾明年初将举行领导人和立法委员选举,在激烈的选举环境下,也难以进行理性务实的讨论。
我们应该考虑在香港以适当的方式带动“‘两制’台湾方案”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性安排的相关讨论:其一,香港实践“一国两制”已有21年,讨论“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有现实的经验可供借鉴;其二,香港政治上没有那么敏感,舆论的空间和弹性比较大,较为适合率先带起相关讨论,著名的“九二共识”,就是在香港达成的;其三,香港作为重要的国际信息中心,对相关议题展开理性深入的讨论,对台湾岛内以至国际舆论有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
第二,在香港建立平台,帮助港台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我们要为台湾的年青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创新科技发展中创造更多机会条件,凝聚青年期望和平统一的新一代呼声,为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带来新气象。为此,特建议在香港举办一年一度的“两岸四地青年创业论坛”,汇聚智慧、交流思想、提供资讯、推介配对,帮助港澳台青年了解国家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最新发展,抓住机遇在大湾区创业就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第三,推动港台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的合作。港台企业有条件也有需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平台,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合作。特建议找准港台企业发展需要,推动成立港台“一带一路”产业合作联盟,引导港台企业投入到“一带一路”海外产业园,共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拓海外市场,既为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作出贡献,也进一步带动自身更大的发展。
中评社:去年是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发挥了怎样的作用?随着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基建在去年顺利通车,香港与内地的联系愈来愈紧密。您如何看待未来香港与内地融合发展的前景?对于两地融合发展您有哪些建议?
姚志胜:把香港问题放在国家改革开放大局中思考和谋划,是习近平与邓小平的共通点。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习主席更是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领导者,不仅亲自谋划和推动了大量内地同香港的合作项目,而且全面提出新时代“一国两制”方略,明确香港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的定位和发展路向。习主席在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不仅充分肯定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中的贡献,而且对香港如何参与国家新时代改革开放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更加积极主动助力国家全面开放;二是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三是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国家治理实践;四是更加积极主动促进国际人文交流。习主席还特别嘱托两点:一是要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机遇;二是要关心青年。
“一带一路”是国家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香港作为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可以作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重要平台,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双向投资和贸易往来,拓展市场空间,谋求发展新动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香港发挥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专业服务等产业的独特优势,提升大湾区的国际化程度和发展水准,为香港开拓发展空间。
我们需要做好培养年青人的工作,让“一国两制”和改革开放事业后继有人。我们要为香港青年发展多搭台、多搭梯,创造有利于青年成就人生梦想的社会环境,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大展身手、报效国家、获得成就。
中评社:您作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会长,过去一年香港统促总会在反“独”促统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今年面对更加严峻复杂的形势,香港统促总会将在哪些部分更加卓有成效地展开工作?
姚志胜: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成立九年来,在各位前任领导和理事的共同努力下,已成为香港反“独”促统的旗舰和中坚力量。作为新一任会长,我将好好学习和传承前任宝贵经验,尽职尽责,全力以赴把会务工作做好,不辜负大家的信任和期望,与各位同仁一起迈进新时代,开创新未来。
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开启了祖国和平统一新阶段。在此关键节点上,统促会香港总会将在中央对台大政方针的指引下,以大团结、大包容的胸怀,更广泛联系香港社会各界和海内外统促组织,高举反“独”促统的旗帜,坚决反“台独”也反“港独”,制止“两独”合流,维护“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进程!
在台湾,不少媒体和政治人物刻意歪曲事实去误导台湾同胞,导致不少台湾同胞对“一国两制”产生误解甚至抗拒。我们统促总会将通过细致、耐心和积极的解说工作,让更多台湾同胞了解香港的“一国两制”真实情况,增强他们对在台湾实施“一国两制”的信心。
我们要携手台湾同胞,坚决反对“台独”,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希望为香港的经济发展,为两岸交流及港台交流提供持续的新动力,也为我会的发展开拓新的平台。我会也要与“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的统促会积极联手,建立“一带一路”统促联盟,推动海外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积极投入“一带一路”建设,凝聚统促力量,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我们要坐言起行,在统促会这个平台上,为国家,为香港,为两岸和平统一,多做实事。